“日照香爐生紫煙”唐代大詩人李白的《望廬山瀑布》千古流傳,作品描寫廬山香爐峰上,初日映照,紫煙氤氳,瀑布高掛,飛流奔騰,展示了盛唐氣象和時人對香爐的偏愛之情。在人們的生活習(xí)慣上認(rèn)為香爐的功能,便是一件敬佛或是祭祖的禮器。其實香爐也是文人雅士的心愛之物,置于廳堂或擺于書房案頭,讀書時點上一炷清香,便有了“紅袖添香夜讀書”的美妙意境。靈性的香爐賦予人們更多的生命靈性,它穿越時光隧道,追逐并領(lǐng)略博大深遠的歷史文化。
香爐,即是焚香的器具。中國香爐文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的“鼎”。中國古代青銅鼎有烹煮肉食、祭祀等用途,祖先傾其所有,向天祈福,求神靈祖宗保佑自己的部落和國家平安,但這同今人所見的香爐還是兩碼事。
香爐,對華人來說,是熟悉不過了。它不但是佛寺中的佛門法物,也是華人家庭中必備的供具。中華民族文化開發(fā)得很早,古時候的人,就常以焚香木熏居室以除臭穢,所以古人讀書彈琴,喜歡先焚一爐香,可以凈雜念而使精神集中。重視飲水思源,慎終追遠是中國人的美德,所以自古以來,華人都拜天地神祗,祭祖先;上香表示敬意,是祭拜儀式中的一個主要項目,香爐就派上用場了。印度民族也流行熏香,娑羅門教也有燒香的習(xí)慣,佛教傳到中國,很快就能溶入華人社會,中國的香爐,就進入佛教的殿堂了。
惠安石雕青石香爐廠家供應(yīng)的香爐款式很多,有大、小、方、圓、長,短不一,刻著不同的花紋和文字,表示用途各別不同。家庭中供有祖先牌位的,都在供桌上端端正正的放著一個香爐。如果佛教徒在家里供了佛像,也不忘放一個香爐;道教徒拜神明也用香爐,都作焚香之用,香爐種類繁多,不同形狀的香爐,供在不同的位置、焚燒不同的香。如大雄寶殿中央或門外丹墀的大香爐,多是銅鐵等金屬鑄造或石雕的,爐身刻有該寺寺名,供信徒插線香之用。